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新时期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探析(3)

时间:2015-10-28 10:27 点击:
自我教育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由于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倡导终身教育,必须重视自我教育的意识形成和能力构建。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和群体要求的相对统_性要求教师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因人而
  自我教育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由于"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倡导终身教育,必须重视自我教育的意识形成和能力构建。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和群体要求的相对统_性要求教师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因人而异,自我教育则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要改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强专业态度的自我认定,提高其认识,使之热爰学校体育事业,爰岗敬业。更要深入培养专业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开阔思维模式和提高学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反思专业态度修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为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的新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2.3.2继续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天(或相应学时)。"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以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为基础,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结合,在职进修和脱产进修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科研工作,倡导各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构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专科院校和综合院校的资源共享,跨学科继续教育培养通道的建立,加大高校间公开课的宣传和普及,如对对市场学、经济学、营销学、法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从而弥补不同高校专业发展的不足,真正做到学科交叉融合,以便于高校体育教师跨学科能力的提高。运用网络教育手段,通过远距离教学来培训体育教师,主要侧重教育理论、观念、方法、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学到先进的体育思想、方法、经验和技能,多快好省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2.3.3从根本上改善培养机制
  思考高校体育教师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模式,发现教育体制的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全,专业设置范围较为狭窄,人文社会课程设置偏少,忽视人文素养的整体培养,课程结构的失衡,师资的配备等等,使原本较为脆弱的知识基础,没有得到切实的加强。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的畸形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的原因,目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专业体育院校。体育院校的学科门类较单_,专业口径过窄,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他们对体育竞技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多,而对体育文化、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特别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不同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了解甚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造成了许多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理解的偏差。一专多能的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在校期间自主学习意识也需要加强。此外,高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欠缺学科的开放性交流和培训方面应予以更多思考和改进。
  3结论与建议
  为适应形势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和发展高校教师的能力,已刻不容缓。普通高等院校应为青年教师的进修创造良好环境,加大经费投入。鼓励体育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院去进修,倡导他们积极涉猎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推动体育向"大科学"观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信息。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探究的教学氛围,培养教师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过程,变为一种创造发展的过程。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教师教学潜能,以激活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逐步同国际先进的教师进修体制接轨。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324-329.
  [2]彼得.霍尔.刘觉涛,等,译.信息、技能与教育[M].2002年的欧洲.世界知识出版社.
  [3]曲宗湖,等.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4):6-9.
  [4]肖宁.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7-99.
  [5]张丽丽,等.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446.
  [6]杨留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14-1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